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恶魔岩壁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的安静。林雪,巅峰探险队的主力攀岩手,正攀在160米高的岩壁上,汗水顺着她的额头滑落,滴在冰冷的花岗岩上。
她的队友们在下方紧张地盯着,保护绳在周峰手中绷得紧紧的。突然,林雪的动作停了下来。她皱紧眉头,抬头望向岩壁上方,眼神里闪过一丝不安。
“周峰,上面有动静!”她通过对讲机低声喊道,声音里透着警惕。
队友们面面相觑,营地里的气氛瞬间凝重。就在这时,林雪的目光锁定了一个人工凿出的洞口,里面隐约闪烁着红色的光点,像某种装置在运转。
没等队友回应,她猛地拔出腰间的求生刀,刀锋贴上红色攀岩绳。下方传来周峰撕心裂肺的喊声:“林雪!别!”但刀光一闪,绳索应声断裂,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
01
展开剩余95%2023年10月20日,凌晨5点15分。
林雪还没等闹钟响就已经醒了,揉了揉眼睛,盯着帐篷顶发呆。
今天是她准备了三个月的日子——挑战华南地区最有名的“恶魔岩壁”,一座高达200米的垂直花岗岩壁,在攀岩圈里既是传奇,也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。
“起床吧,天气预报说今天风平浪静,适合攀登!”队长周峰的声音从帐篷外传来,带着点掩不住的兴奋劲儿。
林雪麻利地套上冲锋衣,钻出帐篷,营地里已经忙开了,七个队员各忙各的,检查装备、整理物资,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在运转。

作为“巅峰探险”攀岩队的主力队员,每个人都知道这次挑战的分量,这可不是普通的户外活动。
“林雪,你的装备我检查了四遍,没问题。”装备师小赵递过来一套全新的攀岩装备。
小赵笑着说:“绳索是瑞士进口的,直径11毫米,抗拉强度2500公斤,安全带是法国定制的,每个扣环能扛30千牛的力。”
林雪接过装备,习惯性地自己再检查一遍,十年的攀岩经验让她从不完全相信别人的检查,哪怕是队里最靠谱的兄弟。
“绳子看着很新,没一点磨损,扣环开关顺畅,头盔的带子松紧也合适。”她一边检查一边嘀咕,确认无误后才点点头。
她低头时,意外发现安全带内侧有个不起眼的小划痕,像是被刀尖轻轻划过,她皱了皱眉,换了条备用安全带,心里却多了点疑惑,装备刚到手,怎么会有这种痕迹?
周峰端着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走过来:“林雪,你真要当先锋攀登者?恶魔岩壁的前50米可不好爬,抓手点少得可怜,全靠技术和耐力。”
“我练了三年,就是为了这次。”林雪语气坚定,眼睛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儿,“队里就我能应付那些刁钻的路线,我的臂展和灵活性最合适。”
这话不是吹牛,林雪身高1米68,体重54公斤,手指力量强得离谱,能在1.5厘米宽的岩缝上挂5分钟,空间感更是天赋异禀,总能找到别人看不见的攀爬路径。
队医陈姐走过来,给每个人测了血压和心率,边记录边说:“大家状态都不错,林雪,你的心率52,血压105/65,身体棒得很。”
陈姐测完后,悄悄拉住林雪,低声说:“昨晚我值夜时,听到营地外有种奇怪的嗡嗡声,像无人机飞过,持续了大概十秒,你说会不会是附近有人在搞什么?”林雪笑笑,觉得可能是护林员的巡逻设备,但心里记下了这事。
小吴在一旁调试摄像机,咧嘴笑道:“今天我要全程拍下来,说不定能弄个大片,冲个奖!”
“别得意忘形。”周峰脸色一沉,严肃地说,“我昨晚查了数据,今年极限运动死亡事故有28起,攀岩占了11起,恶魔岩壁上个月还有个香港队员在70米摔下来,没救回来。”
营地里的气氛一下变得沉重,大家都不说话,低头忙自己的事。
“他们那是装备没选好,保护点也设得马虎。”林雪打破沉默,语气冷静,“我研究过事故报告,他们用的是老化绳索,保护点才设了三个,咱们不会犯这低级错误。”
林雪说完,抬头看了眼远处的恶魔岩壁,晨雾还没散尽,岩壁像个沉默的巨人,隐约透着股莫名的压迫感,她心跳微微加速,握紧了拳头。
02
早上6点,天刚露出点鱼肚白,队伍收拾好装备,朝恶魔岩壁出发。
从营地到岩壁脚下有3公里的山路,要翻过三个小山坡,路不算远,但负重前行让每个人都得打起精神。
林雪背着18公斤的装备,步伐稳健,负重徒步的感觉让她想起当年在体校的魔鬼训练,那时候她每天负重跑10公里,练就了一身硬骨头。
半路上,小吴不小心踢到一块松动的石头,石头滚落后,露出一块拳头大小的金属片,表面刻着模糊的编号“Z-19”,像是某种设备的零件,小吴捡起来递给周峰,周峰皱眉看了眼,塞进背包,叮嘱大家专心赶路。
“林雪,你当初咋就迷上攀岩了?”小赵跟在后面,喘着气问。
“因为攀岩让我学会跟恐惧打交道。”林雪头也不回,语气平静,“我在体校练过五年田径,后来干了三年救援队,每次出任务都得跟死神赛跑,攀岩跟救援一样,技术、胆量、判断力,缺一不可。”
“那为啥不继续干救援?多酷啊!”小赵追问。
“救援靠团队,攀岩靠自己,纯粹。”林雪简短回答,眼睛盯着前方的山路。
她注意到路边有几道奇怪的压痕,像是重型轮胎碾过的痕迹,她问周峰附近有没有施工队,周峰摇头,说这里是国家级保护区,严禁任何开发,她点点头,但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对劲。
7点50分,队伍终于到了恶魔岩壁脚下。
眼前的岩壁像一堵灰黑色的巨墙,直插云霄,表面光滑得像镜子,只有几道细小的裂缝勉强能当抓手点。
“靠,照片完全没这气势!”小吴瞪大眼睛,忍不住爆了句粗口。
周峰掏出GPS定位仪,确认道:“东经113°45'20”,北纬23°10'15”,攀登路线是东南面,总高度195米,垂直角度88度。”
林雪仰头打量岩壁,心里默默规划路线,前40米几乎没抓手点,全靠指力,40到90米有条横向裂缝,可以歇脚,90米以上看不清,只能到时候随机应变。
“最后检查装备!”周峰一声令下。
大家再次检查自己的装备,绳索、快挂、岩钉、下降器、头盔,每一件都关系到生死。
“绳索没问题,全长70米,无磨损,无死结。”
“快挂12组,开门顺滑,没变形。”
“保护装备齐全,岩钉10枚,岩锥6枚,膨胀螺栓8枚。”
“对讲机电量满格,GPS正常,卫星电话信号没问题。”
林雪检查时,发现一根岩钉的尖端有轻微磨损,像是被硬物撞过,她皱眉换了根新的,心里又想起安全带的划痕,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动了手脚,但没说出口。
8点40分,攀登正式开始。
林雪戴好头盔,系紧安全带,往手上抹了镁粉,白色粉末能增加摩擦力,这在攀岩里是保命的关键。
“林雪,记住,任何时候觉得不对劲就立刻下降,命最重要。”周峰最后叮嘱,语气严肃。
“明白。”林雪深吸一口气,双手抓住岩壁第一个凸点,开始攀爬。
前15米还算顺利,岩壁上有几个凸起能当抓手点,林雪动作流畅,像只敏捷的豹子,稳稳向上。
“高度15米,状态正常。”她通过对讲机报告。
“收到,绳索没问题,继续。”周峰在下面紧握保护绳,眼睛一刻不离。
到20米,岩壁变得光滑,抓手点间距拉大,林雪得把身体完全展开,用指尖抠住细小的岩缝。
她突然发现岩壁上有一道不规则的划痕,像被金属工具刮过,方向杂乱,似乎有人想掩盖痕迹,她通过对讲机说了这事,周峰让她别分心,但声音里透着点紧张。
“需要保护点。”林雪从腰带取下一枚岩钉,敲进岩缝,挂上快挂,把绳索扣进去。
“保护点设好了,继续往上。”
25米…30米…35米…
每爬5米,难度翻倍,林雪呼吸开始急促,前臂肌肉微微发抖,这是疲劳的信号。
“林雪,感觉咋样?要不要歇会儿?”周峰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。
“还行,能继续。”林雪咬牙回答,声音比之前沉了点。
到38米,她遇到了第一个大难点——一段4米长的光滑岩面,没任何明显抓手点,圈里人叫它“致命镜面”。
林雪盯着岩面,寻找路线,突然发现左侧有条不到1厘米的浅槽,延伸3米多。
“找到路了。”
她把重心全移到左手,右手小心摸向浅槽,指尖一碰就感觉到微弱的摩擦力。
屏住呼吸,她把四个手指塞进浅槽,左手迅速找下一个支撑点,身体贴着岩壁,像壁虎一样移动。
“她在用致命抓法!”小吴在下面盯着摄像机,惊得喊出声。
致命抓法是攀岩里最冒险的技巧,全靠指尖撑住身体,稍不留神就可能摔下去。
林雪手指发白,血液都被挤出指尖,但动作依然稳准狠,左手找到支撑,右手跟上,4米镜面花了10分钟才爬过去。
“通过了!”下面的队友爆发出欢呼。
“高度40米,过了致命镜面,状态还行。”林雪的声音带着点胜利的喜悦。
她喘着气靠在岩壁上,低头检查绳索时,发现快挂上挂着一块破旧的金属环,像是别的攀登者留下的,上面有磨损严重的痕迹,她收进腰包,决定回去查查来路。
03
上午10点,林雪爬到50米的第一休息平台。
这块只有2.5平方米的岩石突出部,是她能喘口气的地方,她一屁股坐下,手臂因为长时间用力有点抽筋。
“林雪,歇15分钟,吃点东西补能量。”周峰通过对讲机说。
林雪掏出能量棒和水壶,大口灌水,攀岩烧体力,每爬10米跟跑1.5公里差不多。
“身体咋样?”陈姐关切地问。
“手指有点麻,前臂绷得紧,不过还能撑。”林雪实话实说。
“正常现象,注意别让肌肉凉下来,做点拉伸。”
林雪在平台上活动手腕,观察接下来的路线,50到100米坡度稍缓,大概80度,有条横向裂缝能当支撑点。
她突然注意到,60米处的岩石颜色有点怪,呈暗灰色,跟下面的浅灰色花岗岩完全不同,她皱眉,心想这可能是页岩层,不太稳。
更让她意外的是,平台边缘有块石头下压着一小片电路板碎片,边角有烧焦的痕迹,她捡起来塞进腰包,怀疑跟昨晚的无人机声有关。
休息15分钟后,林雪继续往上爬。
50到60米这段有裂缝帮忙,她爬得快了不少,手脚并用,节奏稳健。
“高度55米,进展顺利。”
到60米,她摸到暗灰色岩层,果然是页岩,表面粗糙但疏松,手感跟花岗岩差远了。

“页岩层,岩质不稳。”林雪通过对讲机报告。
“页岩?强度比花岗岩差不少,小心抓手点!”周峰的声音透着担忧。
林雪放慢速度,每一步都先试探岩点的承重,页岩层容易碎,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大事。
到65米,麻烦来了,她右手抓的岩点突然裂开,碎石哗啦啦往下掉,幸好左手和双脚稳住,她才没摔下去。
“岩点碎了!”林雪紧急喊道。
“收到!收紧保护绳!”周峰立刻回应。
“没事,找到新支撑了。”林雪声音有点抖,“但这页岩层太脆,很多点都不靠谱。”
她低头一看,发现碎裂的岩点里有条细小的金属丝,像是被嵌入岩石的,她心头一紧,觉得这岩壁越来越不对劲。
接下来的攀爬像在走钢丝,林雪每一步都小心翼翼,速度慢得像蜗牛。
“高度70米,过了页岩层,回到花岗岩。”
“太好了,最难的部分过了。”周峰松了口气。
但林雪没放松,她在页岩层看到更多人工痕迹,岩缝被凿宽,岩点上有明显金属划痕,像用工具撬过。
她还发现一处岩缝里夹着块塑料片,上面有半个模糊的编号“Z-…”,跟山坳里的金属片风格类似,她没吭声,默默收好。
到75米,她遇到第二个技术难点——一个5米宽的倒挂岩檐,圈里人叫它“幽灵屋檐”。
林雪深吸一口气,把重心全移到双手,双脚离壁,整个人吊在空中,手臂肌肉绷得血管都鼓起来了。
爬到一半,她又感觉到岩壁在微微震动,跟之前一样,每隔2秒一次,还夹杂着微弱的电子嗡鸣声,她敲了敲岩壁,确认声音从岩石深处传来。
“周峰,下面有震动吗?”她通过对讲机问。
“没有,地面很稳,怎么了?”
“岩壁在震,很有规律,像是机械声。”
“可能是高空风,或者你太累了,别多想,继续爬。”
林雪觉得不对,但没时间细想,继续爬过屋檐。
到80米,她终于爬上第二个休息平台,面积有6平方米,她累得瘫倒在地,胸口起伏得像风箱。
“状态报告!”陈姐急切地问。
“累得要死,手臂抽筋,但脑子还清醒。”林雪喘着气说。
她低头检查装备,发现绳索上有一小段奇怪的磨损,像是被什么尖锐的东西刮过,她心跳加速,想起安全带的划痕,怀疑有人在暗中搞鬼。
“心率多少?”陈姐问。
林雪瞥了眼运动手表:“165,快到极限了。”
“歇30分钟,心率降到100以下再爬!”陈姐语气不容置疑。
林雪没反对,她知道逞强没用,很多事故都是因为攀登者高估自己。
她躺在平台上,仰望上方100多米的岩壁,垂直的岩石像通往云端的阶梯,无穷无尽。
她拿出小望远镜,观察到110米处有几个黑点,像是固定在岩壁上的物体,不像鸟巢,形状太规整,她皱眉,觉得这地方越来越邪门。
“周峰,110米左右有黑色物体,不是鸟巢,形状像人工装置。”
“可能是岩燕的窝,常见。”周峰回答。
“不像,数量少,排列整齐。”
“别多想,先爬上去再说。”
休息30分钟后,林雪心率降到92,肌肉抽筋也好点了,她整理装备,继续往上。
“现在11点半了。”周峰提醒,“下午4点前没到顶就得下来,山区天气变快,夜攀太危险。”
“明白,我会加快。”
80米以上坡度稍缓,约75度,岩质回到硬花岗岩,难度低了点,但高度带来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,失手就是80米的自由落体,哪怕有绳索也可能重伤。
“高度85米,状态还行。”
“高度90米,进展顺利。”
“高度95米,有点高原反应。”
恶魔岩壁海拔2000多米,空气稀薄,林雪开始觉得头晕,喉咙干得像吞了沙子。
“正常现象,慢点呼吸,保持节奏。”陈姐指导。
到100米,林雪又感觉到那股规律的震动,比之前更明显,频率也变了,像机械在加速运转。
她停下来,耳朵贴着岩壁听。
“嗡…嗡…嗡…”
声音很轻,但绝对是机械声,不是自然现象。
“周峰,我确定有机械声,不是水流也不是风。”
“啥样的声音?”
“像电机在转,有规律。”
对讲机沉默了几秒,周峰说:“可能是山体里的地质活动,别多想,继续。”
林雪直觉不对,但没时间纠结,继续往上爬。
04
中午12点45分,林雪爬到130米,进入“云雾带”。
这地方因为地形和气流,常年被浓雾笼罩,能见度低得吓人,很多攀登者在这迷路,偏离路线。
果然,雾气迅速聚过来,能见度从60米掉到10米,再到5米。
“能见度很差,上面的路看不清。”林雪通过对讲机说。
“下面还晴着,雾只在上半段,你GPS坐标没问题,直线往上。”周峰回答。
林雪低头一看,手表GPS突然闪了几下,坐标乱跳,像是被干扰,几秒后才恢复,她怀疑有电磁信号,但对讲机没问题,她没说出口。
在浓雾里爬,感觉完全不同,视觉没了,其他感官变得格外敏感,林雪能听见自己心跳和汗珠滑落的细微声音。
“高度135米,雾更浓了。”
突然,她听见一阵让人头皮发麻的声音。
“咔嚓…咔嚓…”
像是金属在摩擦,声音很轻,但在雾里清晰得像在耳边。
林雪屏住呼吸,仔细听。
“咔嚓…咔嚓…”
声音又来了,就在上面10米左右。
“周峰,上方有金属摩擦声,很近。”
“啥?不可能啊,那没金属东西。”周峰声音里满是惊讶。
“我确定,就在10米外。”
“会不会是别的攀登者的装备?今天还有其他队吗?”
“不可能,咱们包场一个月,这季节没人来挑战恶魔岩壁。”
林雪继续往上,想搞清楚声音的来源。
“高度140米,雾开始散了。”
雾气变薄,能见度好转,她能看到上方20米的岩壁轮廓。
突然,她看见一个让人震惊的景象。
160米处,岩壁上有个明显的人工洞口,直径约2.5米,边缘平整,绝对不是自然形成的。
洞口边还有一行模糊的喷漆,像是编号,只剩“…-23”可见,风化得厉害,她赶紧用手机拍下来。
“周峰,上方有个人工洞,边缘有金属反光。”
“啥?不可能!恶魔岩壁是保护区,禁止任何开发!”周峰的声音满是不信。
“我看得很清楚,洞口太整齐了,绝对人工。”
林雪加快速度,想靠近洞口看个究竟,但心里不安越来越重。
“咔嚓…咔嚓…”
金属摩擦声又来了,这次更清楚,从洞口传出。
“高度150米,离洞口10米。”
她看清更多细节,洞口周围有金属装置,像机械设备,里面隐约有东西。
“周峰,洞口里有东西,我得再靠近点。”
“林雪,情况有点不对,要不先下来,咱们重新计划?”
“让我先看看,马上到。”
林雪爬到155米,终于看清洞口的真相。
洞里装着一台精密设备,像监控装置,表面有几个闪烁的指示灯,金属摩擦声就是从这发出的。
设备上有个模糊的标志,三角形里嵌个字母“Z”,跟山坳金属片和塑料片上的编号风格一样,林雪心跳加速,感觉这些线索连起来了。
“周峰,洞里有监控设备!有指示灯,绝对是电子装置!”
“你确定?”
“百分百确定!”
对讲机里一阵乱糟糟的声音,像是周峰在跟队友商量。
“林雪,事情比想象的复杂,马上下来,咱们得重新评估。”
“我再看看设备上的字,也许能搞清楚是啥。”
林雪调整姿势,想看清文字,注意到设备上一个红色指示灯开始快速闪烁,频率比之前快很多。
“咔嚓…咔嚓…咔嚓…”
摩擦声也加速了,像设备启动了某种模式。
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涌上来,林雪的经验告诉她,得立刻离开。
“周峰,设备激活了!红色灯闪得很快!”
“啥意思?”
“不知道,但感觉很危险!”
林雪想快速爬开,但突然听见一个更恐怖的声音。
“嗡嗡嗡…”
像电机启动,从洞口传来。
她回头一看,洞口伸出一个金属臂,末端有个工具在转,发出红色激光束,像在瞄准她。
“周峰!有激光!它在瞄准我!”
“啥激光?你看到啥了?”
“洞口伸出个机械臂,末端有激光瞄准装置!”
“马上下来!快!”周峰的声音满是恐慌。
但林雪发现更糟的事——保护绳出问题了。
绳索张力时松时紧,完全不正常,下降根本控制不了速度。
“周峰!绳索有问题!没法正常下降!”
“绳索咋了?”
“张力不稳,一会儿松一会儿紧,没保护作用!”
林雪检查安全带连接,一切正常,问题不在她这边。
“我的装备没问题,可能是下面保护系统坏了!”
“不可能!我检查了十几遍!”
周峰突然惊叫:“天哪!绳索…绳索被缠住了!”
“啥?”
“在110米,绳索被一根银色金属线缠住了!”
林雪低头,透过薄雾,看到红色绳索被一根银色金属线死死缠住,金属线从另一个洞口伸出,像蛇一样越缠越紧。
她用望远镜一看,110米洞口有微弱的蓝色光芒闪烁,像另一个装置在运作,她心跳快得要炸了。
“这是啥玩意儿?”
“不知道!我们从没见过这东西!”周峰的声音满是惊恐。
“林雪,赶紧报警,联系救援队!”
“已经在联系!但救援队最快3小时才能到!”
3小时?林雪看了眼手表,下午1点20分,她体力已经耗了大半,撑不了那么久。
激光还在她身上晃,像在找最佳攻击点。
突然,她感觉不对劲,抬头看去。
“情况不对!”她通过对讲机喊道。
所有人以为是技术问题,直到看见她猛地拔出腰间的求生刀。
“林雪!别!”周峰的吼声响彻山谷。
“你疯了?那是160米!”小赵声音里满是绝望。
“放下刀!我们会救你!”陈姐喊得嗓子都哑了。
林雪没回应,刀锋贴上绳索,时间像静止了。
周峰腿一软,瘫在地上。
小赵的装备袋“啪”地掉下来。
陈姐直接坐倒在岩石上,捂住嘴。
所有人的呼吸都停了。
发布于:河南省正中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